【分析】
腳手板擱置在模板上,增加了部分荷載,模板和支架不能承受附加荷載而變形、下沉。模板和支架的剛度、允許變形值的要求高,而腳手架的剛度比模板和支架的剛度低,如果模板支撐在腳手架上,施工中腳手架會有輕微的顫動,從而影響模板的穩定,導致模板變形、混凝土裂縫。
【措施】
1.模板和支架在設計、施工中應自成體系,模板支架的立柱或桁架應保持穩定,并用撐拉桿固定,不應將腳手板擱置在模板上。不應將模板支撐在腳手架上。較復雜的模板和支架應經結構計算,進行模板設計。
2.在模板和支架的結構設計中,按規范規定驗算剛度時,變形值不得超過下列允許值:
(1)對結構表面外露的模板,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/400。
(2)對結構表面隱蔽的模板,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/2500
(3)支架的壓縮變形值或彈性撓度,為相應結構計算跨度的1/1000。
【措施】
1.模板支架及墻模板斜撐必須安裝在堅實的地基上,并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,以保證結構不發生下沉。如為濕陷性黃土地基,應有防水措施,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變形。
2.柱模板應設置足夠數量的柱箍,底部混凝土水平側壓力較大,柱箍還應適當加密。
3.混凝土澆筑前仔細檢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確,支撐是否牢固,穿墻螺栓是否鎖緊,發現松動,應及時處理。
4.墻澆筑混凝土應分層進行,層混凝土澆筑厚度為50cm,然后均勻振搗;上部墻體混凝土分層澆筑,每層厚度不得大于1.0m,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。
5.為防止構造柱澆筑混凝土時發生鼓脹,應在外墻每隔1m左右設兩根拉條,與構造柱模板或內墻拉結。
節點處理:
為提高混凝土成型和模板裝拆工效,大模板與大模板之間采用企口連接,伸20mm,縮20mm,以便在模板安裝時模板與混凝土的垂直縫,避免漏漿,確?;炷两Y構成型質量。
部分墻梁垂直相交處,考慮施工方便,并減少模板投入量,使墻梁一起澆筑,在該節點處配置留梁豁;“Z”字形墻體節點處配置“Z”型異形角模,支模方便,成型效果好。
伸縮縫處模板外側將螺母、墊板焊接在主背楞上,以方便拆卸穿墻螺栓。